2025年3月18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度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推动温室气体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发展。通知明确了2024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名单,要求新增重点排放单位在2025年3月31日前完成账户开设及碳排放报告提交。重点排放单位需在2025年8月31日前完成配额履约,可使用国
深圳市推出“碳普惠+”小程序,市民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行为可兑换地铁票、话费,年度最高奖励1000元,试点覆盖全市12区。
根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通知,重点排放单位应根据相关技术规范,编制温室气体核算报告和清单,并于2025年3月31日前通过指定系统上传。适用历史增加值强度法和历史产量法的单位需分别提交相应数据和报告。
自2025年4月1日起,市生态环境局将对未按时提交碳排放报告和生产活动产出数据的单位进行催告和处罚。自2025年9月1日起,对逾期未履约或未按规定退回预分配配额的单位进行整改督促和处罚。
重点排放单位应按照核定的2024年度碳排放量,通过指定系统提交足额配额或核证减排量进行履约。账户中配额不足的,需提前购买补足,富余配额可出售。可使用核证减排量包括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和深圳碳普惠核证减排量。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通知,明确2024年度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重点排放单位范围、账户开设、工作程序及时间安排等事项。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已在市生态环境局门户网站公布,新增单位需在2025年3月31日前完成相关账户开设并提交报告。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计划自2025年4月起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碳排放核查工作,核查结果将作为重点排放单位履约依据。单位对核查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收到结果后7个工作日内申请复核。
深圳市民通过"低碳星球"APP记录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行为,累计碳积分可兑换公共交通补贴或直接提现,试点首月超50万用户参与,日均减排量达1200吨。
3月14日,深圳生态环境局评估发现7家企业核查档案存在数据偏差,要求核查机构与企业共同修正。2024年深圳碳市场核查质量评分显示70.7%档案达90分以上。
2025年3月9日,2月地方碳市场整体成交量合计为207.0820万吨,成交额合计0.5104亿元,环比分别下跌了31.20%和32.22%。其中,福建碳市场成交量最大,深圳和上海市场成交量均未超过1万吨。
2025年3月9日,2月地方碳市场整体成交量合计为207.0820万吨,成交额合计0.5104亿元,环比分别下跌了31.20%和32.22%。其中,福建碳市场成交量最大,深圳和上海市场成交量均未超过1万吨。
福田区委大院碳排放量在深圳碳交所挂牌交易,通过碳配额买卖倒逼节能减排,探索“碳普惠+林业碳汇”循环模式,为建筑领域提供降碳参考。